登录 | 注册
中华燕氏论坛、团结姓氏兄弟、振我家声、兴我中华!
中华万家姓 >> 中华燕氏论坛 >> 会员 >> 浏览主题 版主:ycdt(燕飞)
 
 燕氏文化   女性风采   站长信箱   信息之窗   寻根问祖   企业平台   会员   公告   家谱字辈   古今名流   七嘴八舌   功德簿  全部分类
  回复:0092安徽宿松燕华阳的基本信息 第 26 楼

得姓始祖¶
  黄帝、姞伯倏、召公奭、燕召公(姬筮)、燕王喜(姬喜)、吕通、刘泽、刘定国、刘旦、司马机(司马几)、慕容世家、刘守光。

各支始祖¶
  燕桂茂:字榜,明洪武时由山东沂水县任龙阳教谕,喜桃花源山水,遂开基于桃源县白石村。族人分布于本邑阳谷、赫曦、杨溪、沙坪、澄溪、硖洲、木塘、陬溪等乡,以及常德善卷村、沅陵柳林汊等地。迄今递传二十二代,桃源县境内男女丁口约四千余人。是为湖南桃源燕氏始祖。
  资料有待补充。

迁徙分布¶
  燕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群体,在当今中国大陆的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百家姓第二百五十八位,在台湾省则名列第三百九十八位,人口约三十二万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019%左右,族人多以上谷、范阳、吴兴、昌都、辽东为郡望。
  燕氏一族最早出自黄帝后裔中的姞姓家族,后又有两支出自姬姓,皆建有燕国,分别是两个南燕国和一个北燕国。随着历史的进程,后又有各民族加入了燕氏大家庭。
在古代,燕氏的望族大多出自于上谷地区。
  先秦时候的南燕和北燕,是两个不同的国家,一个是周文王之子召公奭的后代子孙世代相传,一个则是传自黄帝轩辕氏。但是他们的源流,追溯其根本,都是黄帝的姬姓后裔。不过,南燕存在的历史没有北燕的时间长,根据史籍《通志·氏族略》上记载,周召公奭的后代以国为氏,又有黄帝的后裔,这个燕国最先灭亡,也是以国为氏。
  其后,历经汉朝、三国、晋朝、十六国、南北朝、五代等历史时期,均有以“燕”为国号的割据势力出现,大多在中国北方的华北地区出现,这些政权覆灭后,王族国人中皆有以国号为姓氏者,其族人在范阳地区成为望族。
  燕氏族人登上历史舞台后,一直都表现得比较突出:春秋时期,孔子的弟子中有一位燕伋,曾被后世帝王追赠为渔阳伯;汉朝时期有首先发现上官桀谋反、后被封为宣城侯的功臣燕仓。
  两晋以后的民族大迁徙,燕氏族人随之南迁,使这个源自河北、河南的古老姓氏在中国南方也渐渐强大起来,像北宋画家文贵,就是吴兴人(今浙江吴兴)。
  北魏时期的镇远将军燕风、河内太守燕崇,隋朝时期的大将燕宋,宋朝时期的武信军节度使燕达、画家燕文贵、计量发明家燕肃等,均是燕氏家族中的名士。


作者:燕华阳 (2012/4/3 17:53:41)   回复此贴
  回复:0092安徽宿松燕华阳的基本信息 第 27 楼

今吉林省的白山市,辽宁省的朝阳市建平县,甘肃省的庆阳市正宁县,山西省的运城市芮城县、大同市阳高县、临汾市翼城县、晋城市阳城县、吕梁市临县、忻州市河曲县,河北省的石家庄市晋州市、元氏县、张家口市、保定市定州市、邯郸市邱县、沧州市肃宁县、献县、衡水市,山东省的济南市、泰安市东平县、济宁市曲阜市、莱芜市、日照市、枣庄市、聊城市阳谷县、临清县、冠县、东营市广饶县、滕州市、菏泽市曹县、郓城县、烟台市、潍坊市青州市、淄博市博山区、临沂市平邑县,河南省的郑州市新密县、开封市通许县、安阳市、驻马店市、登封市、洛阳市孟津县、洛宁县、南阳市宛城县、方城县、许昌市禹州市、长葛县、商丘市虞城县、平顶山市鲁山县、济源市济源县、信阳市商城县、驻马店市汝南县,陕西省的西安市户县、咸阳市礼泉县、渭南市富平县、汉中市宁强县,安徽省的合肥市、亳州市涡阳县、宿州市砀山县、蚌埠市怀远县、巢湖市、铜陵市铜陵县,安庆市宿松县、东至县,江苏省的南京市、徐州市沛县、盐城市、泰州市,江西省的南昌市、九江市、德安县、永修县、共青城、鄱阳湖、结安市,湖北省的黄冈市团风县、天门县、武汉市、十堰市郧西县、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宣恩县,湖南省的常德市桃源县,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龙山县,贵州省的贵阳市,四川省的成都市、宜宾市、达州市渠县,云南省的曲靖市罗平县、毕节市威宁县、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泸西县,福建省的泉州市南安市,广东省的广州市、惠州市、深圳市,内蒙古自治区的巴彦淖尔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乌鲁木齐市,重庆市的万州区,北京市房山区、大兴区,上海市,天津市,香港特别行政区,台湾省等地,均有燕氏族人分布。


作者:燕华阳 (2012/4/3 18:03:52)   回复此贴
  回复:0092安徽宿松燕华阳的基本信息 第 28 楼

郡望堂号¶
  1.郡望:
  上谷郡:战国时期,赵国公子嘉自立为代王,驻军上谷。秦始皇二十五年(己卯,公元前222年)秦国灭赵国后置上谷郡,治所沮阳(今河北怀来),其时辖地在今河北省西北部一带地区。
  范阳郡:秦朝时期置郡,其时辖地在今河北省定兴县一带。三国时期曹魏国魏文帝黄初七年(丙午,公元226年)改涿郡置范阳郡,其治所在蓟(今河北蓟县),其时辖地在今北京市区、房山区及河北省涿州市一带。西晋时期改为范阳国,北魏时期复改回范阳郡。隋朝开皇初年废黜。唐朝时期的幽州范阳郡,本是幽州涿郡,唐天宝元年(壬午,公元742年)改置,治所在蓟县(今北京)又名为方镇。唐宝应元年(壬寅,公元762年)改幽州,并兼卢龙。唐大历四年(己酉,公元769年)与固安等县自幽州析出,置涿州,以范阳县为治所。
  吴兴郡:周朝始置县,三国时期吴国宝鼎元年(丙戌,公元266年)置郡,治所在乌程(今浙江吴兴)取吴国兴盛之意,其时辖地在今浙江省临安至江苏省宜兴一带。东晋朝义熙初年(乙巳,公元405年)移至吴兴(今浙江吴兴)当时辖地在今浙江省临安市、湖州市、余姚市、杭州市、德清县一线西北、兼有江苏宜兴一带县地。隋朝仁寿二年(壬戌,公元602年)因地濒太湖而改名湖州。唐朝时期亦曾改湖州为吴兴郡。
  朵甘府:全称为朵甘思宣慰司都元帅府,即地处横断山脉的今西藏自治区东部昌都地区,古称“康”或“客木”,以区别于卫、藏、阿里等地区,属于三江流域(金沙江、澜沧江、怒江),东与四川相望,东南面与云南接壤,西南面与西藏林芝地区毗邻,西北与西藏那曲地区相连,北面与青海交界,是西藏自治区东大门。1977年发现的卡若遗址、小恩达遗址、烟多遗址、八宿岩画遗址,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海拔最高、经度最西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也是西藏地区发现最早的原始社会村落遗址,表明早在五千年以前昌都地区就已有人类繁衍生息,并已形成了初级村落。当地的居民已开始种植易于生长的谷子,饲养适应性广泛的家畜猪,同时也以狩猎狐、青羊、马鹿等作为补充。昌都地区的察雅一带是藏族史诗《格萨尔王·《桨巴》所记述的格萨尔王与“炯巴人”为争夺食盐而发生交战的地区。按照藏族传统的地理概念是“朵康六岗”中的察瓦岗,系有名的产盐之地。考古发现与实地调查,也可以发现不少当地居民传说是“炯巴人”留下来的石墙、石阶等建筑遗址。吐蕃时期(公元七~九世纪),昌都地区是著名的"东女国"和苏毗王国的所在地。据史籍《旧唐书·南蛮西南蛮传》的记载:“东女国,西羌之别称,以西海中复有女国,故称东女焉。俗以女为王。东与茂州、党项接,东南与雅州接,界隔罗女蛮及百狼夷。其境东西九日行,南北二十二行。有大小八十余城,其王所居名康延川,中有弱水南流,用牛皮为船以渡。”著名藏学家任乃强先生考证也称,今昌都一带为东女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至此今日在昌都地区还可以看到吐蕃东女国和苏毗王国文化的痕迹。公元十三世纪,元朝政府将整个西藏地区归于中华版图之后,在昌都地区和四川甘孜设置了朵甘思宣慰司都元帅府。明朝时期(公元1368~1644年),西藏佛教格鲁派兴起,其影响逐渐深入康区,在昌都地区形成了若干“呼图克图”(大活佛转世系统)。明朝政府在此设置了朵甘都指挥使司,委任各地的部落酋长和各大头人与寺庙的大喇嘛管理。明朝末期,蒙古和硕特部固始汗白利土司后,昌都地区也受固始汗的统治。

作者:燕华阳 (2012/4/3 18:05:23)   回复此贴
  回复:0092安徽宿松燕华阳的基本信息 第 29 楼

清朝时期(公元1616~1911年),在这个地区封委了一些大活佛和土司各辖其地,受驻藏大臣和达赖喇嘛的管理。清朝还在昌都设立了粮站,委派粮台、游击等文武官员驻守昌都,并从四川、云南派有制兵一百三十名驻扎昌都,传递谕旨奏折,保护昌都寺大活佛和粮台。清末赵尔丰在昌都地区的一些地方实行改土归流,昌都地区改称川边。民国元年(壬子,公元1912年)以后,昌都地区是西康省的一部分。民国七年(戊午,公元1918年),西藏地方政府将昌都地区改称为“朵麦地区”,设立了“朵麦基巧”,划昌都地区为二十五个宗。1950年西藏地区和平解放,10月19日成立了昌都地区人民解放委员会,并下设三个管辖区,即昌都解放委员会直辖十三个宗、三十九族地区第一办事处所辖十个宗和波密地区第二办事处所辖三个宗及盐井、察隅共二十八个宗,直属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管辖。 1955年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成立后,昌都地区则划规其管辖,1960年初设昌都地区行署。地区行署驻昌都镇至今。
  辽东郡:在中国历史上,“辽东”这个称谓有四重意思:①郡、国名,战国时期燕国置郡,洽所在襄平(今辽宁辽阳),其时辖地在今辽宁省大凌河以东一带地区;西晋时期曾改称辽东国;十六国时期的后燕国末期,其地归入东海郡;北燕时期又复置辽东郡于今辽宁省西部一带地区;北齐时期废黜;到东汉安帝时分辽东、辽西两郡地置辽东属国都尉,治所在昌黎(今义县),其时辖地在今辽宁省西部大凌河中下游一带;三国时期的曹魏改为昌黎郡。②都司名,明朝洪武四年(辛亥,公元1371年)置定辽都卫,明朝洪武八年(乙卯,公元1375年)改为辽东都司,治所在定辽中卫(今辽宁辽阳),其时辖地为今辽宁省大部地区;自明正统后期因兀良哈诸族南移,渐失辽河套(今辽河中游两岸地);从明朝天启元年~崇祯十五年(公元1621~1642年)期间,全境为后金 (清)所并。③军镇名,明朝“九边”之一,相当于辽东都司的辖境,主要是镇守总兵官驻广宁(今辽宁北镇)明朝隆庆元年(丁卯,公元1567年)后冬季则移驻辽阳(今辽宁辽阳);明朝末期废黜。④地区名,泛指辽河以东地区。


作者:燕华阳 (2012/4/3 18:07:23)   回复此贴
  回复:0092安徽宿松燕华阳的基本信息 第 30 楼

2.堂号:
  上谷堂:以望立堂,亦称沮阳堂。
  范阳堂:以望立堂,亦称方镇堂。
  吴兴堂:以望立堂,亦称乌程堂、湖州堂。
  辽东堂:以望立堂,亦称扶余堂、襄平堂、辽阳堂、凌东堂。
  朵甘堂:以望立堂,亦称炯巴堂、康藏堂、客木堂、朵麦堂、昌都堂。
  召贤堂:战国时燕昭王想要振兴燕国,就以优厚的待遇向天下招贤。他拜郭隗为老师,为他筑黄金台,于是许多贤士从四面八方奔赴燕国,燕国于是得到振兴。
  树德堂:资料有待补充。

燕姓家谱文献¶
  江苏燕氏族谱,谱序一卷,世系宗图一卷,(清)燕训路、燕训诰等修,清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树德堂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第一~三卷、首卷、世系宗图。现被收藏在江苏省南京市博物馆。
  河南济源白涧燕氏族谱,(民国)燕氏宗族续修,民国十二年(公元1923年)召贤堂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
  河北献县燕氏族谱,著者待考,民国年间召贤堂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河北省沧州市献县十五级乡小营村。
  湖南桃源燕氏续修族谱,(现代)阖族编修,2000年召贤堂计算机排印本。现被收藏在湖南省图书馆。

燕姓字辈排行¶
  山东烟台燕氏字辈:“乔振丕焕……”
  山东阳谷燕氏字辈:“兆广庆金……”
  山东东营燕氏字辈:“子治传勤……”
  山东博山燕氏字辈:“堂熙洪保汝其昌”。
  山东新泰燕氏字辈:“富露曾寿长勤学待秀荣”。
  山东枣庄燕氏字辈:“忠孝传家远诗书继世长”。
  山东东平燕氏字辈:“庆吉乐永长学毓道德光世传肇嗣续万鸿足大尚”。
  湖北十堰燕氏字辈:“恩定远扬……”
  湖北郧西燕氏字辈:“定远阳清仕”。
  湖北荆州、云梦燕氏字辈:“永士文宗德朝庭万代相福寿保恩康国正天星(新)顺官清明志安”。
  湖北宣恩燕氏字辈:“上宗启树学正为良道明德立元远策长洪开锡进家声丕显……永定承康”。
  河南鲁山燕氏字辈:“鸣兆胜石……”
  河南商城燕氏字辈:“代宏恩福寿康宁”。
  河南燕氏一支字辈:“景君守时国廷天克锡会元学义志昭永振”。
  江西德安燕氏字辈:“克家开盛……”
  江西广饶燕氏字辈:“金木水火土”。
  江西南昌、永修燕氏字辈:“尧舜金师大龙楼凤阁高万明瞻旺远洪政乐安祥”。
  陕西汉中燕氏字辈:“鹏天永武成大”。
  陕西宁强燕氏字辈:“天朋永武成大定”。
  江苏沛县燕氏字辈:“振义孝绍康存玉良进成”。
  江苏南京、湖南常德燕氏字辈:“尙宗启序学正为良道名德立”。
  湖南桃源燕氏字辈:“绍宗起序学正为良道明德立源远泽长宏开锡庆永登平康家声丕振百世其昌乾坤月朗贻爱甘棠孝贤礼义荣耀东方”。
  安徽怀远燕氏字辈:“汝广克金……”
  安徽燕氏一支字辈:“忠信传家宝”。
    安徽宿松燕氏字辈:“胜汝景大德、芳桂凤时鸣            
思显如士正,世守文秀声、诗书传家道、礼义从国兴.....'
  山西翼城燕氏字辈:“兆秉列永继”。
  河北献县燕氏字辈:“祥宝世金海相培换”。
  四川宜宾燕氏字辈:“明风宏闻世君开有国朝贤能尚学守忠信传家宝”。
  燕氏一支字辈:“永兴绍启光先才”。
  燕氏一支字辈:“景君守时国廷天克锡会元学义志昭永振统承淑纪有祥万生同发光成清瑞开庆中良全兴希公维广绪传世常建道安正文修显扬”。
  资料有待补充。


作者:燕华阳 (2012/4/3 18:27:20)   回复此贴
当前总数:35 每页5条 当前6/7页 首页 上一翻页 [6] [7 


目前不允许游客回复,请 登录 注册 发贴.


当前在线:共26人 会员0人。列表: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查看全部(26)位游客 +
本论坛网络实名:中华燕氏论坛  执行时间:304.7 毫秒
本论坛内容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 中华燕氏论坛、中华万家姓网立场无关
Copyright by www.10000xing.cn   中华万家姓   天驷文化
Powered by TSCC fangshuang 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