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中华燕氏论坛、团结姓氏兄弟、振我家声、兴我中华!
中华万家姓 >> 中华燕氏论坛 >> 燕氏文化 >> 浏览主题 版主:ycdt(燕飞)
 
 燕氏文化   女性风采   站长信箱   信息之窗   寻根问祖   企业平台   会员   公告   家谱字辈   古今名流   七嘴八舌   功德簿  全部分类
  主 题: 《燕国、燕氏、燕姓》探讨(9)——蓟城之说 已阅:2185 / 回复:0(楼主)

第九回  蓟城之说
            编者: hbyc燕飞   本文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书接上回,燕襄公时期(前657—前618年)燕国都城由临易迁都蓟城。关于迁都之时间,《韩非子·有度篇》云:“燕襄王以河为界,以蓟为国。”史载燕室谱系无襄王,只有襄公,学者有的怀疑襄王为战国时期的燕昭王之误。然而常征先生《古燕国史探微》根据先秦时期国都制度和有关史事对此进行了深入辨析,指出襄王当为襄公之误,这种说法是可以相信的。尽管史籍没有明确文字的记载,不过根据考古材料可以推断迁都是在春秋时期。解放以来,在今北京市城区西南一带的陶然亭、姚家井、广内大街白云观、宣武门内顺城街、和平门外海王村等处,不断发现有古代瓦井。并伴有制作精美的饕餮纹半瓦当及战国时期墓葬等。据介绍,瓦器有典型的燕陶文,瓦井的年代大约从东周开始延续到西汉以后。属于宫殿建筑构件的瓦当与东周时期的古井并存,可证迁都蓟城是在春秋时期。
    燕国为什么迁都蓟城?其历史背景有两个:一是齐桓公北伐山戎,解除了燕国的东部威胁;二是晋国自献公起,通过经济和军制的改革也逐渐强盛起来,先后灭掉赤狄、长狄,并吞二十余国,解除了燕国的西部威胁。这样就使燕国摆脱了戎狄东西夹击的困境,为燕国创造了重新发展的机遇。考虑到上述两个主要因素,由此,进一步证明了,燕国由临易迁都至蓟城应在燕庄公之后的燕襄公时期。
    至于燕国之所以不从临易重新迁回董家林燕都旧址,而是迁都蓟城。其原因有二:一方面,蓟城的地理位置优越于山前平原城市的琉璃河和平原城市的临易,便于燕国凭山据险,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入侵;另一方面,蓟城处于华北地区农耕区与游牧区的过渡地带和华北地区与东北地区的连接地带,便于发展农牧经济和实施北进蒙古高原、东拓东北疆域的战略方针,奠定了以后再度拓展冀北和辽西的基础。
    关于蓟城的具体位置,据郦道元《水经注》说:“昔周武王封尧后于蓟,今城内西北隅有蓟丘,因丘以名邑也,犹鲁之曲阜,齐之营丘矣。”建国以来考古工作者经过数十年的工作,为探寻蓟城具体位置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50年代在蓟丘以南不到4公里处(广安门南700米外),曾发现战国遗址,出土饕餮纹半瓦当,这是燕国宫殿建筑常用的建筑构件。1956年在配合永定河引水工程的考古发掘工作中,发现151座春秋、战国至东汉时的陶井,其中战国36座,陶井分布最密集的地区是宣武门至和平门一带,共130座。1965年在配合市政工程的考古发掘中,发现65座战国至汉代陶井,陶井分布在陶然亭、白云观、姚家井、广内白纸坊、广内南顺城街、和平门外海王村等处,较密集的地方是内城西南角经宣武门至和平门一带,发现陶井55座。人们原来一直认为东周以来的蓟城在今北京广安门外白云观一带,即今北京城区的西南部,但后来发现这里的古城遗址的年代晚于东汉,所以东周蓟城遗址具体在那里,至今仍在探索之中。
    燕国迁都蓟城以后,在燕国的历史中又将有那些故事呢?请看下集《惠公奔齐》。

作者:ycdt (2010/1/24 20:43:45)   回复此贴


目前不允许游客回复,请 登录 注册 发贴.


当前在线:共18人 会员0人。列表: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查看全部(18)位游客 +
本论坛网络实名:中华燕氏论坛  执行时间:152.3 毫秒
本论坛内容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 中华燕氏论坛、中华万家姓网立场无关
Copyright by www.10000xing.cn   中华万家姓   天驷文化
Powered by TSCC fangshuang 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