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氏的起源、迁徙、繁衍略考(10)

    中华燕氏网 2017-10-14 19:04:18 宜昌燕飞


阳平相—燕继

    编者宜昌燕飞:未经本人许可,不得转载,内容仅供参考。

    上篇谈到北魏国学博士、河内太守、下洛侯燕崇,至北魏末期有阳平相燕继公。据2008年春在山东青州市驼山南麓建筑工地出土的《大齐阳平燕君之墓志》,墓志记载:

    君讳继,字兴劭,乐安长乐人也。氏胄纷纶,备班典籍。高祖受封,世袭广宁。祖随官爵,芳华勃海。父仍息步,偃蹇东阳。君性志宽雅,柔忍平直。忠和纯孝,远近俱称。聚落尚其信义,屯垒知其慈仁。左右爱之以谦廉,内外服之以雍穆。乡举阳平相,君频辞累退,不得已而从就。任罢宁私,潜伏丘园。每取乐于衔霞之高峰,散赏兴于渑阳之清流。调荡一生,遂绝朝市。春秋七十有六,终于第。亲僚悲痛,邻伍共哀。行路闻见,莫不潸淚。天统六年岁次庚寅正月乙酉朔廿五日己酉,葬于驼山之阳。琢玉石以为室,绘朱紫如取真。轜龙一往,永世无期。乃作颂曰:白杨照灼,长松芬芳。风高一动,复转无常。金躯忽碎,漂浮泉堂。何时重起?倾壶覆觞。由墓志发现以下几点事实:

    一、志主燕继,字兴劭,乐安长乐人,家居青州东阳城,曾任过阳平相一职。燕继享年76岁,北齐天统六年(570)葬于青州驼山之阳。墓志记载了燕氏享年和葬年,但未及卒年。众所周知,古人葬年未必即是卒年,有的甚至在停尸数年后才下葬,这与安葬时间的择定及墓室的营建进度有着直接关系。鉴于燕继葬年为北齐天统六年正月,因此基本可以断定他不会卒于该年,而应在天统五年(569)或稍前。准此,燕继生年当在北魏太和十八年(494)或稍前,生平活动兼跨北魏、东魏、北齐三朝。

    二、由志云:“高祖受封,世袭广宁。祖随官爵,芳华勃海。父仍息步,偃蹇东阳。”经过查找相关资料发现,燕继高祖在北魏封侯爵于广宁(今天的张家口涿鹿县西至宣化区域),广宁属上谷广宁郡,郡治下洛,后下洛改为广宁县。祖父任随官爵到了勃海,到了燕继的父亲时定居青州古城东阳。

    三、燕继出生时正值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实行政体改革,推行鲜卑族汉化时期。改革的主要内容可归纳为:创三长制,北魏政府以三长制取代宗主督护制,采用邻、里、党的乡官组织,抑制地方豪强荫庇大量户口;整顿吏治,“削除封爵,以庶人归第,禁锢终身”; 颁俸禄制,推行爵禄制,取消虚封假爵,杜绝滥授现象;对内官通班以上实施考核,励精求理与任人取贤相结合;班定姓族,使鲜卑贵族与汉士族得以进一步结合,带头将拓跋氏改为汉人的元姓;迁都洛阳,鲜卑族人必须着汉服,说汉语,鲜卑族人改祖籍为洛阳,死后不许葬回原地,鼓励与汉人通婚等等。

    四、由墓志可知,燕继对仕途不感兴趣,出任阳平(今山东冠县)相是在再三邀请的情况下不得已出任的,退后隐于东阳故居,为人谦和,性志宽雅,柔忍平直,忠和纯孝,仁慈信义,调荡悠闲,其品德深得官民的称赞。志主燕继精通风水,葬期、墓地、墓穴朝向及墓穴材质选择颇有讲究等,非普通之世家。

综上所述,结合《燕氏的起源、迁徙、繁衍略考(10)》和《沐王府燕氏世系年鉴》的资料,笔者认为燕继公应是北魏太武帝时国学博士,官终河内太守、封下洛侯的燕崇公之后裔。

    附重要地名解释:

    1、乐(Lè)安:乐安郡是中国古代郡、国名。东汉和帝时置。西汉初年属齐郡。汉武帝时分齐郡置千乘郡。东汉置千乘国,后改为乐安国,又除为乐安郡,现为以广饶为中心的附近区域。

    2、长乐:昌乐县,古称营丘,为姜太公初封地。宋朝建隆三年(962年)始置昌乐县,以“都昌”、“长乐”两地名之尾字取名昌乐县,寓昌盛安乐之意。现为潍坊昌邑市。

    3、渑(shéng)水古水名,在山东境内。河流不大,多见诸史册。渑水发源于临淄齐故城小城西,古时此处平地出泉,泉流汇聚成池,称申池,邻近城门亦称申门。渑水由南向北,经长胡同、督府巷、东石桥、邵家圈,至王青庄南分为两支,北流经广饶入博兴者为渑水,西流经梧台入画水者为系水。民国九年《临淄县志》载:“渑水与系水同源。

    4、驼山,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地质公园,自古以来就是名震青齐的游览胜地,号称"驼岭千寻"。它位于青州城西南4公里处,据明嘉靖《青州府志》记载"因山形似驼",故名"驼山"。登山始处,山前石壁上,明正德年间兵部尚书乔宇篆书"驼山"二字,至今赫然在目。山高岭翠,自然景色优美。它与城南的云门山、劈山同为古城青州的天然屏障,被《齐乘》赞为"三山联翠,障城如画"。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