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早期优秀党员、革命烈士——燕鸿甲

    中华燕氏网 2010-3-13 5:48:05 信阳党史网


       燕鸿甲(1904--1932),又名宏,字登云,1904年出生于河南省信阳市北门里一个世代贫苦的家庭。一家三口全靠父亲拾破烂和母亲为人洗衣、缝被度日。后来,父母因病无钱医治,相继去世。正在小学读书的燕鸿甲从此成了孤儿,被迫辍学,多亏好心的邻居帮助,去一家炮坊当上了学徒,在炮坊里,他每天起早睡晚,除了扛纸捆、擀炮筒、碾炮药外,还要洗碗扫地,为老板娘倒尿盆、抱孩子,受尽欺凌,尝尽人间的辛酸。
       1920年11月,冯玉祥的第十六混成旅从湖南省常德移防信阳,招募新兵,扩充实力。刚刚16岁的燕鸿甲看到士兵的臂章上都有“不扰民、真爱民、誓死救国”的字样,心中暗喜。为了寻找光明,不再受老板的压迫,他毅然报名应募。
       冯玉祥招兵,挑选是很严格的。但是招兵人见燕鸿甲中等个头,敦敦实实,浓眉大眼,说话诚实,双手长满老茧,又是学徒出身,一看就相中了。
在新兵训练阶段,燕鸿甲勤学苦练,动作规范,深受教官喜爱,被树为标兵。他无不良嗜好,烟酒不沾,生活节俭,从来不随便花一分钱。但是,见到士兵弟兄中谁的家里遇到困难,他总是倾囊相助,慷慨周济。一个休息日,燕鸿甲在街上看到一个衣衫褴褛的老大娘,身边跪着一个十一二岁的小女孩,头上插着稻草,正在向过路行人哀告。命运相同的燕鸿甲见此情景,心中很不是滋味,顿时眼泪夺眶而出,遂从兜里掏出仅有的几元兵饷交给老大娘,说:“快把孩子带回家去吧!”老大娘一看是个当兵的,不知说什么好,又是作揖,又是磕头。同行的几位弟兄看到燕鸿甲如此关心穷人,也都纷纷掏出一些钱来帮助老大娘。燕鸿甲的这些表现时不时地传到冯玉祥耳中。冯玉祥知道了燕鸿甲的表现后非常高兴,就把他调到身边当传令兵。从此,燕鸿甲就成了冯玉祥最年轻的贴身卫士。
       燕鸿甲跟随冯玉祥南征北战,经历了两次直奉战争、“北京政变”、驱逐逊帝溥仪出宫等一系列事件,使他兴奋不已,他以为皇帝赶跑了,老百姓再也不会受封建统治的压迫了,慢慢会过上好日子的。但连年内战的现实,使他对自己的认识又产生了疑问:既然皇帝被赶跑了,为什么还要打仗?中国人互相残杀,大片大片的良田沃田荒芜,饥民遍野,成群结队的穷人到处逃荒要饭,这哪是在救国救民?我们究竟在为谁打仗?对这些常常萦绕在他脑海里的一连串问题,百思不得其解。为了寻求答案,他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到处收集《向导》、《新青年》、《帝国主义侵华史》等进步书刊,如饥似渴地阅读,并同南汉宸等学兵连中的知己学友争论、研讨,逐步明白了一些革命道理。
       1924年,燕鸿甲被冯玉祥提升为联络参谋。1925年3月,冯玉祥就任西北边防督办。中共党员宣侠父等受中共中央派遣来冯部工作。宣侠父被委任为政治宣传员。他在冯部建立了俱乐部,并将随身带去的200本《三民主义》和其他革命书籍摆在俱乐部里。燕鸿甲不仅借阅了这些书籍,而且在宣侠父的启发引导下,弄懂了更多的革命道理,从而明白了人民大众受苦受难的根源,懂得了只有中国共产党才是真正救国救民的政党。“相逢何必曾相识”,燕鸿甲对才华横溢、品德高尚的宣侠父非常钦佩。宣侠父对出身贫苦、思想进步的燕鸿甲也十分赏识。加之燕鸿甲同青年军官吉鸿昌、梁冠英等关系密切,又一直在冯玉祥身边工作,是冯极为信任的人。因此,他对燕鸿甲也特别关心和重视。他们处处互相支持,互相帮助,革命友谊与日俱增。为了与随军牧师争夺思想阵地,他们用孙中山和冯玉祥的肖像取代悬挂在礼拜堂里的耶稣圣像,利用礼拜堂的讲坛开展宣传活动,向官兵进行革命启蒙教育。经过较长时间的考验,宣侠父对燕鸿甲越来越信赖,决定发展燕鸿甲为共产党员,并瞩其长期隐蔽,秘密执行党的任务。
       1926年3月,燕鸿甲以卫队成员的身份,随冯玉祥赴苏联考察。他亲眼看到了社会主义,更加坚定了革命信心。回国后,冯玉祥举行“五元誓师”,指挥国民军东征,参加北伐,会师中原。在这一时期,西北军部队里革命空气极为浓厚,宣传共产主义、介绍俄国十月革命、讲解孙中山先生“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等活动经常不断。冯玉祥对于在他的部队里工作的大批共产党员政工干部也十分尊重和信任。这一大好形势令燕鸿甲兴奋不已。但是,为了党的事业,他时时处处言行谨慎,从来没有暴露过身份,因此,当1927年7月冯玉祥参与蒋介石、汪精卫反共活动时,燕鸿甲得以安全地继续留在冯玉祥身边工作。 
       1928年10月,冯玉祥出任南京国民政府军政部长后,任命燕鸿甲为联络处长。此间,燕鸿甲参加了六人组成的慰问小组,赴兰州、天水、平凉等地,代表冯玉祥慰问平定“五马”之乱的西北军将领吉鸿昌等。
      1929年2月,新军阀争夺地盘的“编遣会议”以后,冯玉祥辞去了南京政府职务,为了掌握情况,仍安排燕鸿甲留在南京任军委咨议。
      1930年9月,冯、阎、蒋中原大战,冯玉祥反蒋失败。吉鸿昌将军为了保存西北军实力,接受了蒋介石的改编,任第二十二路军总指挥兼第三十军军长、第三十师师长。11月,蒋介石发动了对鄂豫皖苏区的第一次“围剿”,令吉鸿昌率部移驻河南省潢川,进攻光山、商城、固始及湖北省麻城一带苏区。吉鸿昌与红军作战屡战屡败,处于极度的不解和苦闷中。恰在这时,燕鸿甲拿着冯玉祥的亲笔信来见吉鸿昌。老友重逢,吉鸿昌特别高兴,委任燕鸿甲为自己的联络参谋,凡军机要事都派燕去联络。燕鸿甲也利用工作之便,经常给吉鸿昌送些介绍中国共产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资料,并经常谈些个人对蒋介石独裁统治、中国的前途和部队出路等问题的看法。为了寻求部队的出路,经中共地下联络员浦化人(长期在冯玉祥部队做地下工作的共产党员)的介绍,吉鸿昌于1931年春以看病为名,偕燕鸿甲去上海,同中共负责人接触。
       吉鸿昌回到潢川后,化装到临近的(今)新县一带苏区实地考察,亲眼看到了穷苦农民翻身作主人,军民同心同德的新气象。他感慨万千地对燕鸿甲说:“怪不得我被打败了,在这样的对手面前,不要说是一个吉鸿昌的铁军,就是再加上十个铁军也得变成烂泥酱。蒋介石这小子,还想利用我跟红军厮拚,让他坐收渔翁之利,真是瞎了他的狗眼!”从此,吉鸿昌不仅与红军和平共处,还常常借机佯攻苏区,接济红军枪支弹药。
       蒋介石对吉鸿昌“剿共”不力的行为十分恼怒,就以派他出洋考察为名,削除了他的兵权。吉鸿昌临走时,燕鸿甲也赶快离开潢川,免遭不测。新婚不久的燕鸿甲回到信阳,只在家里停了三天,又急急去了天津。他妻子虽心里埋怨,但理解丈夫一定是有特殊任务,遂依依惜别,笑脸相送。
       1932年3月,吉鸿昌出洋考察回国后,多次请缨抗日,都被蒋介石拒绝。作为中国军人,一个领兵打仗的将领,不能上前线抗日,挥戈疆场,吉鸿昌悲愤万分。因此,他选定了策动旧部起义,参加红军的道路。
       4月,燕鸿甲专程看望刚刚从国外回到天津的吉鸿昌,一方面答应吉鸿昌亲去第三十师联络策动旧部起义工作;一方面替吉鸿昌从第二十五军梁冠英处找来宣侠父,陪同吉鸿昌去上海,向党中央领导面陈他的打算和决心。在上海期间,吉鸿昌提出了入党要求,并得到了热情的鼓励和支持。
       5月初的一天,吉鸿昌、宣侠父、燕鸿甲三人在上海一品香饭店秘密商定策动旧部起义大计。
       此时,吉鸿昌的旧部第二十二路军第三十师驻防在麻城、黄安一带,蒋介石正坐镇汉口,亲自指挥对鄂豫皖苏区的第四次“围剿”。吉的旧部上层将领已被蒋介石分化收买,部队也已拆散改编,各旅、团都安插军统特务严密监视,策动起义困难重重。离开上海后,燕鸿甲三次带着吉鸿昌的亲笔信,往返于天津、麻城之间,冒着生命危险,巧妙地潜入第三十师驻地,分别同各旅联系。在这年的5至7月期间,燕鸿甲数次路过信阳,很少回家看望已怀孕数月的妻子。
       在第二十二路军,燕鸿甲先后与吉鸿昌旧属第三十师师长兼第八十八旅旅长彭振山(后为张金照)、第八十九旅旅长彭国桢、第九十旅旅长张思贤等取得联系,因是老相识,都很谈得来。燕鸿甲逐个向旅长们详细地传达了吉总指挥对他们的殷切希望和抗日救亡的急切心情,对比了国民党蒋介石和共产党对于抗日救国的不同态度,希望他们要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向上海抗击日寇的第十九路军将士学习,走上奋起抗日、挽救民族危亡的道路。师、旅长们个个口头上都表示欢迎总指挥回来。但有的是真心,有的是假意,燕鸿甲心里如明镜一般。
       由于抗日心切,又是第一次执行中共交给的任务,吉鸿昌的心情格外激动。他偕同燕鸿甲、凌勉之(河南省固始县人,吉的秘书)风尘仆仆地赶到麻城宋埠第三十师司令部。师长彭振山见到吉鸿昌真的来了,非常吃惊。他表面上惟命是从,虚与应酬,以便稳住吉鸿昌。但私下里却紧跟军长张印湘(也是吉一手提拔的旧属)去汉口向蒋介石密报请功。
       几天过去了。燕鸿甲发现来探望吉总指挥的官兵越来越少,后来竟没有人敢再来了。在他们的住处附近,又经常出现不明身份的人物。对此异常情况,他立即向吉鸿昌报告,共同分析事态的发展变化。在这紧急和危险的时刻,吉鸿昌果断地率领张思贤旅的一个团向苏区挺进。
       得到副师长李国华密电的彭振山,立即从汉口星夜兼程赶回宋埠,带领张金照旅及师直属部队,在起义部队后面紧追不舍。上有蒋介石派来的飞机在空中撒传单、低空扫射。左右两面还有汤恩伯的部队协助彭振山围追堵截,形势万分危急。起义部队损失惨重,最后,吉鸿昌、燕鸿甲只率领几十人奋力突出重围。
       正当突出重围的官兵抵达苏区边界羊角山时,彭振山的手枪营已追到身后。就在这生死关头,为了掩护吉鸿昌脱险,燕鸿甲挺身而出,挡在前去的叉道上。他机智地一面打开皮箱向空中撒钞票,诱使追兵去抢钱,为吉鸿昌赢得脱险时间;一面高声向敌人喊话:“弟兄们,我是燕鸿甲,是留下来同彭师长谈判的。吉总指挥已经翻过山头到达苏区了,你们不要再追了。你们呢不要再给蒋介石卖命,当炮灰,赶快投奔红军,打日本鬼子去!”最后,燕鸿甲被捕了。
       在牢房里,燕鸿甲知道自己的日子不长了。他紧锁双眉,思前想后。他感到自己掩护吉鸿昌突围脱险是为了抗日救亡,是一个共产党员应尽的义务,死得其所。他也想到可怜的新婚不久的妻子。婚后三天就分手了,他只是在路过信阳时,两次顺便相会,共同生活不到十天,让她一直住在娘家,没给她留一间房、一分地,也没有钱。现在她还身怀有孕,日后怎么生活呢?此时此刻,燕鸿甲心如刀绞,但没有流泪。
       燕鸿甲在西北军中素来群众关系良好,官兵中的老人都认识冯玉祥身边这位燕参谋。来第二十二路军后,大家见他常在吉鸿昌左右,更熟悉他。燕鸿甲抱着一线希望对窗外一个大个子看守兵小声说:“小兄弟,我拜托你一件事可以吗?”“可以,燕参谋,我一定尽力照办。”
       燕鸿甲告诉他:“我的岳父名张子南,妻名张雅素,住在信阳南门里当铺胡同犁铧尖。请你告诉我的妻子,我是为抗日救亡被蒋介石杀害的,不要为我守节,要把出生的孩子抚养成人,记住这个仇恨。”燕鸿甲牺牲四个月后,看守冒着危险,把燕鸿甲的尸骨用麻包卷着,偷偷地送到信阳,向燕的妻子介绍了燕鸿甲被捕和牺牲的经过。张雅素是个深明大义而又是意志坚强的人,矢志牺牲个人的幸福,为了悼念为国捐躯的丈夫,把烈士的遗孤抚养成人,为烈士报仇雪恨。他靠做工艰苦度日,一直没有改嫁。
       尹家河镇。在平时士兵操练的演兵场,戒备森严,五步一岗,十步一哨,枪炮林立,执法队个个手持闪着寒光的大刀片,如临大敌。身穿西装的燕鸿甲,被反剪双手,五花大绑。他仍然保持着西北军军人的英姿,昂首挺胸,大义凛然,迈着沉稳的步子走到这新设的法场中央站定。按方队围站在四周的数千名官兵,个个以敬佩、同情的眼神注目着他。 
       师长彭振山手持大刀扑到燕鸿甲面前。
       “燕鸿甲,我早就看出你不是个好东西,说!是谁派你到第二十二路军来跟吉鸿昌煽动暴动的!”彭振山气急败坏地吼道。
       “跟随蒋介石卖国求荣的人,才不是好东西。我是四万万要求抗日的同胞派来的!”燕鸿甲神态自若,斩钉截铁地回答。
       “说!你为什么要拆我的台,拉我的兵?!”彭振山气得脸色铁青,又用大刀指着燕鸿甲大声吼叫着。
       燕鸿甲双目圆睁,怒视着彭振山。反问道:“我倒要问问你!是谁忘恩负义,背信弃义,口是心非,拆了总指挥的台?!兵是国家的兵,不是你的私有财产。军人的天职是卫国杀敌。你彭振山如不幡然悔悟,继续跟着蒋介石卖国求荣,绝对没有好下场。”他不顾彭振山的吼叫和阻止,仰面朝着围在四周的几千名官兵愤怒地高呼:“弟兄们啦!赶快投奔红军去,消灭日本侵略者!红军是欢迎大家的!”
       凶残的彭振山见遏制不住燕鸿甲,恼羞成怒,举起屠刀砍断了燕鸿甲的左臂。血流如注的燕鸿甲强忍着钻心的剧痛,高呼:
       “打倒蒋介石!”
       “中国共产党万岁!”
       他的呼声震撼着麻城的举水两岸,回荡在大别山的群山之间。在呼声中燕鸿甲被彭振山亲手大卸八块。面对这惨不忍睹的悲壮场面,许多官兵垂下了头,默默地敬祷着这位英雄。他们从英雄的呼喊中看到了光明。
       宋埠起义虽然是失败了,但它却显示出中华儿女为了抗日救亡,勇于自我牺牲的爱国主义精神。
       吉鸿昌胜利突围抵达红二十五军防地后,受到军长吴焕先、政委戴季英的热情接待。在谈话中,当他回顾宋埠武装起义经验教训时,沉痛地说:“我向宋埠武装起义牺牲的燕鸿甲、李子纯及其他烈士致以革命的悼念。”
        解放后,燕鸿甲被民政部追认为革命烈士。


分享按钮